美元加息的影响、后果和引发的“血案”

2018-9-10 15:16:00

美元加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周期较长,可能会持续5年左右的时间。美国通过美元加息周期,定期对世界新兴市场“剪羊毛”、收割世界经济成长,实现其金融霸权。

1.主要影响

美国持续加息→世界储备货币收缩→资本迅速回流以美国为中心的少数发达国家→外围新兴市场(B国)资本外逃→金融危机爆发→货币贬值、资产、股市价格暴跌。

当B国一地鸡毛后,美国再行减息、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向世界各地投放大量美元收拾残局、贱买资产,引发世界各地的资产泡沫或过度负债。若干年后,当B国资产价格再次被炒起来,经济走出衰败、复苏、成长后,美国会再次加息,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2.根本逻辑

美元是国际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和“锚”货币,是全球流动性的“总阀门”。美元加息,将增加国际投资者的美元融资成本,或者提高其对美元的投资收益,促使大量美元回流美国,减少国际市场的美元供给数量。

国际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的信心较为脆弱,在美国加息预期下,对新兴市场的资产兴趣开始减弱,转而投向美国市场,或者归还美国银行贷款。

3.美元霸权实例

在世界各国经济处于衰败之际,美元降息、免息,开闸放水,美国某投资银行筹得1000亿美元分期分批投入B国贱卖资产,推动B国经济恢复,导致股市、房地产价格高涨。若干年后,当B国经济成长遇到瓶颈时,美元也已开始进入了加息周期,该投资银行先知先觉,陆续卖出资产,兑换成美元撤回美国。由于前期资产大幅增值,回去时就可能是5000亿美元了吧,一来一去,白白抢走4000亿美元的B国财富。B国若干年的积累,再次被一抢而空,负债累累,一地鸡毛。

1楼

美元加息,将导致:

1.人民币贬值

一般情况下,美元加息将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可以简单理解为:美元加息后更多人愿意持有美元,所以获取等值美元将比加息前支付更多的人民币,也就是人民币兑美元贬值。

2.黄金、大宗商品价格走低

众所周知,世界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主要是以美元计价 的。黄金和美元是一对天敌,美元强则黄金弱,美元弱则黄金强。理论上,在美元加息后黄金价格会有所下降,二者呈背离走势。黄金是大宗商品的代表。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都会走低。

3.股市动荡

由于美元加息所带来的资金抽血效应,全球资金都会向美国倾斜,A股资金也不例外。美元加息前后的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股票市场震荡下探,需要经过一段世间的调整才能消化这一利空因素。

美国从2015年起进入了第三轮加息周期,而中国A股从2015年以来,持续下跌。这不是偶然。好在中国党和政府具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继续保持了国内的经济和政治稳定,确保了人民的安宁。

2楼

美元加息引发的“血案”

(1)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

第一轮美元加息周期,引发了拉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拉美国家依靠资源出口、进口替代、借债发展等带动,一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却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随后政治动荡,经济大起大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过后,美联储开始不断降低利率水平,增加的流动性外溢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期,石油危机导致油价大涨,石油是以美元计价,石油输出国获得大量的美元,他们将美元存入欧洲的银行中,欧洲银行再将美元借给拉美等发展中国家。

独立后的拉美国家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增强,政府普遍有加快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的愿望,当时有两个原因导致拉美国家走上举借外债发展的道路:一是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内储蓄率低,资金匮乏;二是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美欧经济陷入“滞涨”,经济衰退和低利率环境导致资金大量从美欧流出,加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金融自由化水平提高等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拉美地区,据统计,1970-1982年间拉美地区的外债总额由212亿美元攀升至3287亿美元,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外债余额占GDP比重超过50%。

1979年伊朗革命和1980年两伊战争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通胀飙升。1979年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以后,采取了坚决抑制通胀的货币紧缩政策,利率水平大幅提高,开启了第一轮美元加息周期,吸引了国际资本回流美欧地区。拉美国家还本付息负担加重,1982 年国际商贷利率一度高达21%。同时,美国利率水平提高,导致美元指数攀升,大宗商品价格大跌,主要依靠初级产品出口的拉美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还债能力被严重削弱。依靠借债发展起来的国内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缺乏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后期亏损状况加重。从1982年开始,资本大量流出拉美地区,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先后花光了外汇储备,无力继续偿还债务,拉美债务危机全面爆发。受危机影响,拉美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失业率和通胀攀升,货币普遍贬值,“辛辛苦苦若干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2)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第二轮美元加息周期,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二战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先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一度被称为“亚洲奇迹”。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进程,这些地区经济普遍出现断崖式下滑,汇率大幅贬值。进入新世纪以来,除了日本,只有韩国等少数地区转型成功,大多数国家仍停滞在中等收入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波斯湾战争、第三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苏联解体等影响,美国经济表现低迷,美元指数走弱。与此同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经济在此期间则实现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南亚地区,外债规模大幅上升。这些地区债务期限严重错配,大量中短期外债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泰国等国房地产投机盛行,资产泡沫不断膨胀。在汇率政策方面,泰国等国在扩大金融自由化、取消资本管制的同时,仍然维持固定汇率制,给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条件。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开始强劲复苏,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以应对可能的通胀风险,美元步入第二轮加息周期。采取固定汇率制的南亚国家货币被迫升值,出口竞争力削弱。与此同时,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在吸引外资和增加出口方面表现出强大竞争力。1996年前后南亚国家出口显著下滑,经常账户加速恶化。1997年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令吉、韩元等先后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对象,资本大量流出,固定汇率制被迫放弃,货币大幅贬值。随后股市受到重创,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坏账剧增,金融机构和企业大规模破产。1998年8月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俄罗斯债务危机爆发,随后金融危机逐步升级成经济、政治危机。危机之后,大多数东南亚经济体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部分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3)2008年次贷危机

第三轮美元加息周期,引发了次贷危机。

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也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使美国经济一度陷入低迷。2001年“9·11”事件后,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超低利率刺激了美国房地产的繁荣,泡沫不断膨胀。到2006年初,美国房价连续5年大幅攀升,年均升幅超过8%。低利率和高房价引发了购房热,催生了抵押贷款证券化工具。由于信用链条过长,房贷机构放松了对购房者信用和资格的审核。

低利率环境在2004年开始逆转。基于对通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5.25%。受加息影响,2006年初美国房地产开始降温,房价于2007年初开始下跌。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使美国次贷市场迅速恶化,许多购房者房产净值由正转负,既无力偿付房贷到期本息,又无法再融资。同时,随着优惠期结束,购房者面临按市场高利率还贷的压力。自2006年开始次贷市场违约事件剧增,随后大量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或破产,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全球,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

3楼

从2015年起,正在进行中的美元加息周期

当前新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已经启动,2014年美联储退出QE,2015年12月首次加息,2016年8月以来美联储官员表态将第二次加息,美元走强和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本土已经在路上。但与此同时,欧日经济低迷银行业蕴藏巨大风险,拉美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房地产泡沫和债务风险凸显。

新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将会在国际经济脆弱环节再度施压,这次谁会爆掉?全球拭目以待。

目前,已经有委内瑞拉、土尔其、阿根廷深陷其中...

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