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怎样成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与外币直接交易有哪些意义?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什么意义?
2014-10-11 22:06:00
多建离岸人民币中心,大力促进人民币与外币直接交易,创新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将使人民币逐步分摊美元的霸权,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一、推进人民币与外币直接交易
国际贸易向来大多以美元结算,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美元普遍被接受的地位使美元享有极大的霸权,美国靠此也使得国势强大无比。要完全打破美元的霸权地位,必须要有一种行之有效,各国都能接受的非主权货币来取代美元,才能完成此项艰巨的任务。数十年来,寻求这种取代货币的努力都没有成功,上世纪60年代,当黄金市价节节上升,美元面对极大危机时,国际货币基金设计出一种非主权货币称为特别提款权(俗称纸金),以取代美元,但没有成功。
既然找不到一种非主权货币来完全取代美元的霸权地位,那只能设法使一些主权货币(如欧元和人民币),成为能够稀释美元霸权地位,分摊美元霸权地位的强硬货币。本世纪初,随着欧盟的成立而出现欧元,人们原来希望欧元的强大能有效分摊美元的霸权,然而由于欧盟受到内部各种问题的困扰而焦头烂额,导致欧元虚弱,无法很好地完成分摊美元霸权地位的任务。另一边厢,在本世纪初开始经济起飞的中国,其人民币的币值20年来一直上升;近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国际地位频频上升,企业使用人民币因此能够降低汇率风险,于是人们寄予厚望,认为人民币有望分摊美元霸权地位的货币。
如今,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已遍布全中国,而境外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国家,人民币越来越受欢迎,美元在亚洲地区已不再一枝独秀。人民币大举进入国际市场,肯定会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这样美元的霸权地位就会给人民币分摊。
这两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首先中国鼓励国际贸易,尤其是亚洲地区国家间的贸易,不以美元结算而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本身必须稳定坚挺,交易双方都愿意接受;其次,为方便以人民币结算,中国在世界各地发展了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让各方人士不因地域的间隔,使用人民币更为容易方便;第三,要让使用人民币结算贸易的成本比使用美元结算的成本来得低,这样人们才会使用人民币,推出人民币与外币直接交易,就是要使交易成本降低。第三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用美元来结算贸易,方便异常,人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使用美元,如果用人民币结算不比用美元结算来的划算,人们将弃人民币不用而续用美元。这是中国推出外币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根本原因。
二、多建离岸人民币中心
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立将使国际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更加方便。自2013年以来,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迅猛异常,中国已经在各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中心,现在已遍布世界各地,在欧洲有伦敦、在美国有纽约、在亚洲有香港、新加坡、台北、东京等,方便持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澳元的企业能够就近在他们的国家用人民币结算贸易。
持有英镑的进口商可以就近通过伦敦的银行直接兑换到人民币,持有欧元的进口商也能在欧洲的金融中心兑得人民币,付款给中国方的出口商,因为在伦敦和欧洲有结算人民币的银行;而出口到中国的商家也很容易就把收到的人民币直接兑换成英镑或欧元。在亚洲,用人民币结算贸易收付款项则更为方便,他们直接可以到香港、新加坡、台北或东京等地的人民币结算银行办理结汇。
但人民币要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结算货币,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2013年末)人民币作为全球贸易支付货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只占不到2%,在世界排名第七,前六位分别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澳元及加拿大元,但人民币被普遍看好,外币与人民币的直接交易被认为是促进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利器。
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到人民币受到欢迎,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竞相争夺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市场份额为72.4%;而新加坡已经超越伦敦成为第二大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占总额的6.8%;伦敦排名第三,占比为5.9%。
三、创新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
离岸人民币中心将大力开展相关业务,创新更多产品,拓宽跨境人民币融资投资渠道,以方便外国企业在人民币上的融资与投资。人民币国际化,不但让更多国际贸易得以用人民币结算,也让世界各国和企业得以发行人民币债券,在市场融资,将来又会进一步和美元一样成为储备货币,成为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的重要一员。届时,美元的霸权将被稀释,将被人民币分摊,不再独霸一方。
(作者陈定远,曾任教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会计与金融学系,现为自由撰稿人)
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计划在短期内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人民币从全球舞台上的无名之辈发展成使用日益普遍的贸易、投资和官方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计划最早在2004年由香港零售银行业开始实行,现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进展的后续步骤是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进行货币兑换。
基于美元国际化的经验,中国若要达到相当于美元国际地位三分之一的目标,其离岸流动资金池必须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2万2831亿新元)。换言之,该资金池需要较目前的规模增长八倍。
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个似乎合理的方案是允许境外银行参与境内市场的回购交易,并将人民币资金汇回海外,或者境外银行可通过发行债券或存款证参与境内市场。
另一个政策突破是允许中国大陆的个人参与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2)计划。在这方面,近期宣布的,针对在上海自贸区工作个人的海外证券试点计划是个可喜可贺的发展。尽管如此,这项计划要对境外流动资产产生重大影响,在条件成熟后扩大该计划的区域覆盖是关键所在。
另一个做法就是扩大跨境人民币贷款计划的范围。目前,合格的中国大陆企业已获得允许,能向其境外附属公司提供跨境人民币贷款。这一举措可能会扩展至金融机构,或可允许同一家母行的不同分支机构相互提供跨境人民币贷款。
随着离岸流动性的增加,除了人民币业务的多样性之外,中国金融资产的范围和成熟度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随后,由于倍增效应,离岸人民币流动资金池的规模将明显扩大。
(作者周洪礼,为星展银行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