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1、找准和解决自己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
找问题的主要线索就是国家考试中心发布的各学科考试说明。最后几个月了,一定要远离众多的复习参考资料,要以考试说明为主,弄清高考的考查范围,检查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全面。
主要方法:顺着考试说明,逐条检查,看看自己对每一部分掌握的情况如何。然后,依据考试说明,把课本读薄,试图回忆每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要点,加强知识联想,前后衔接,步步为营,通过整理、加工和应用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所谓基础知识,就是主干知识,常见常用的知识。是表现能力的载体。
整理知识,就是梳理知识系统,相同的知识进行归纳,相关的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结构,画出知识系统表,强化记忆。
加工知识,就是比较相关知识的异同,归纳特征,进行分析和实例联系,将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结构重组和迁移,构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加深理解。
应用知识,有选择地做练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会考试能力要求,熟悉解题思路,获取实践能力。
2、找准和解决自己的解题能力方面的问题
解决解题能力,一般就是靠解题训练。但临近高考,要远离众多的全真模拟试题,应主要以往年高考试卷为主,通过试做往年高考试卷,琢磨考试规律,找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琢磨考试方向,确定自己的训练重点。
每年的考试重点和形式变化不大,对往年的高考试卷,不只是做一做,要注重考试内容,注意高考要求变化,归纳考试问题的种类、方法和模式,对照自己的现状,确定自己的训练重点。
然后,要讲究复习策略,以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主,做到重点突破,远离题海战术,提高复习效率。具体方法是:
(1)针对自己的问题,自己回忆归类整理,与说明、提纲对照,聚焦问题,策划方法和措施,具体落实。做好自己的计划。
(2)心平气静,按部就班解题。不以做题多少为准,要注重自己的问题,选做习题,注意命题意图,分析解题思路和致错因子,找出做题的特点、要求和规律,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3)运用时间限制,把握做题速度,不追求做题难度,不扣偏题难题。会的扎实,模糊明确,错的纠正,难的放弃。
(4)翻检以前错题,保证“不二错”。
总起来说,最后的复习,重点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突出个人的重点,主要依据,就是考试说明,参考题目,就是往年考题,训练方法,就是按照高考要求进行训练。
高考前的复习是人生中第一次的历练机会,磨练心志,平静心态,学会规划,提高效率,不言放弃。我们要让高考成为我们成长的垫脚石,为一生发展垫好脚,而不是让高考成为绊脚石,把自己绊倒在人生的第一步。
下面给同学们提供几个有关学习的法则:
1、知识+方法+思路+线索=能力
知识:课本中的有关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法则
方法:课本当中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程序
思路:课本当中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路径以及思考问题的基本模式
线索:写作、解题、思考、解答问题中有连贯性的具体标识
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学习能力+勤奋学习)/时间=学习效率
学习能力:学习当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勤奋学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时间,专心致志的学习
学习时间:所有可以利用的学习时间
学习效率: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行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