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支付系统

2018-8-23 8:35:00

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在2017年5月23日宣布推出新的跨境支付Tracker,以实现国际支付的实时查询。

Tracker是SWIFT于 2016年初启动“全球付款创新项目”(GPII,Global Payment Innovation Initiative)的基石,这项服务将实时支付查询和跨境支付结算结合,将跨境支付的时间从过去的几天缩短为十几分钟,并实现了实时追踪、查询给跨境支付行业带来革命。

SWIFT gpi是SWIFT为应对互联网企业、区块链等新兴支付机构和新技术的挑战,牵头全球主流银行启动的重要跨境支付改革,旨在帮助银行提供更快速、透明、可追溯的跨境支付,改善企业财务主管的支付体验。

SWIFT gpi一经推出就迅速都得到了全球主流银行的积极响应。截至2017年1月,已有20家全球交易银行正在使用、来自200多个国家的超过110家交易银行已承诺使用,其中包括50家全球主要银行,业务量占全球跨境支付业务总量的70%。目前数十万笔gpi支付已通过超过85个国家完成。

中国13家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加入SWIFT gpi,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邮蓄银行和浙江省农信社联社。这些银行的跨境支付业务量共占中国跨境支付金额总量的约80%。

1楼

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兴起,以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贸易往来的快速增长,对构建高效安全、互联互通的跨境支付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17年5月,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正式启动全球支付创新(GPI)服务。日前,SWIFT宣布,自启动该服务一年多以来,中国已有10家银行加入该服务。此外,还有17家中资银行也已签约加入SWIFT GPI,正在上线的筹备过程中。

由于各国和地区跨境支付系统各不相同,再加上跨境支付业务程序复杂、任务量大、中间环节多、时间周期长,银行很难明确告诉客户要经过多少环节、手续费多少,企业也很难掌控跨境汇款的到账周期和款项状态。为解决此行业痛点,SWIFT GPI应运而生。现阶段,GPI正成为中资银行推进跨境业务的“利器”,解决了传统银行在跨境支付领域到账速度慢、费用不透明、信息不完全等问题。此外,在GPI二期上线后,当银行发现网络欺诈时,可以实现实时止付,从而帮助银行抵御风险,提升安全性。

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的全球支付创新服务应用已相当成熟。民生银行长沙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借助于GPI技术推出了跨境支付产品“民生环球速汇GPI”,帮助客户实现了美元平均15分钟到账,欧元30分钟到账,如果客户借助于个人手机银行,基本上一分钟内就可以到账。

2楼

SWIFT gpi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跨境支付协议标准的统一。

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