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是怎样炼成的:从幼儿听故事开始
1. 世界上只有两门学科:语文和数学
世界上的学科,本质上只有两门:语文和数学。音乐、美术需要配文和想象,本质是语文;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需要计算,本质是数学。
语文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可丰富人的想象,让人天马行空、浮想连篇;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强化人的推理,让人锱铢必较、追求事物本质。
现代科技产品都是“想象+推理”的产物,语文数学在这里缺一不可。
2. 先学好语文,数学才会学得更好
数学相对容易学好。即使小学、初中的成绩差点儿,也能快速补上。
语文不好学。语文成绩差了,很难补上。
旦凡学霸都是这样的:首先是语文好,然后才是各科成绩都好。语文好是前提和基础。
道理很简单:语文好的学生,其文字理解能力强,能够快速抓住数学题干的重点,人更自信,因此也就更容易学好数学。
3. 要想学好语文,应从幼儿时期每天坚持听故事开始
据统计,99%的小孩都喜欢听故事!这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的人类求知欲。并且小孩每天并不繁忙,有听故事的充裕时间。
幼儿每天坚持听一些故事,包括成语故事和童话故事,是今后学好语文的最基础,很重要。
在电视上,为什么小孩睡觉前,爸爸妈妈会讲故事给小孩听?就是期望他今后能够学好语文,当个小学霸(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学前班、小学后,小孩识字越来越多,光听故事已经不够了,还应顺势推动课外文字阅读——从阅读他们熟悉的童话故事和成语故事开始。这有利于强化他们对故事的理解、降低阅读困难、培养阅读兴趣。
是的,让小孩听故事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他们识字后顺利开展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孩的内心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想象空间,极大地丰富他的感情和思维方式。
在阅读时,字写不来不要紧,能认就行;字认不完不要紧,能认一大半就行。
4. 语文的使命:建立起庞大的想象空间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认识多少字、词,而是要建立起庞大的想象空间。这个空间里包括有天文、地理、历史、人物、事件、鬼怪、假说、美丑、道德、伦理等等。有了这个想象空间,才会产生非凡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可用于写小说或论文、拍摄电影、设计游戏或工业产品、开展口若悬河的演讲等等,信手拈来,无所不在。
若把“想象空间”看作是一个房子,那么,认识字、词,只是修建房子的砖瓦。只有砖瓦,建不起好房子。
也就是说,认识再多的字、词,若不能建立起庞大的想象空间,作用不大。
小孩的想象空间从哪儿来呢?应先从幼儿时间坚持听故事开始,再从小学坚持多读课外书继续。人生中最佳的课外阅读时间是小学和大学。在初中、高中,由于课程多,几乎没有看课外书的时间。
阅读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
若在小学不阅读,上大学后就更不会阅读(看新闻、电视、抖音等不是阅读,对学习的用处不大)。所以,小学时期的阅读最重要。
同样的道理,若幼儿时期不听故事,上小学后,也很难有主动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因此,在幼儿时期多听故事是将来学好语文的最基础。
5. 成语故事和童话故事同等重要
成语故事的知识性很强、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可能背景复杂,比较深硬,难以理解,娃娃学起来可能会困难些,吸引力差。若只听成语故事,时间久了,娃娃容易厌倦。
而童话故事就不一样,故事性强并且简单,想象空间大,充满正能量,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娃娃的心智启发也就更大,也更能够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成语故事和童话故事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可让小娃娃先听童话故事,培养兴趣,再适当穿插、逐步增加成语故事。好的故事要反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