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考研的四个理由
第一,研究生的大厦是靠金钱堆砌的,没有人民币作通行证,请饶边走。
我是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大学生,虽然家庭条件还算得上可以,但要真正满足读研究生的胃口那还凑不上将就。现在这研究生三年下来至少都要五万块,毫无疑问,四年的本科教育已经从家里的帐户中扣出了五万块,对于一个刚刚走出贫困屹崂的农民家庭,无论如何都无法再凑出这么大一笔款项。我上有一个哥哥,虽已成家,尚未立业,勤苦的父母已经为了哥哥耗费了半生精力,而且,幸福的我还可以依靠爹妈的血汗完成本科,泪面老人,吾心足矣,哪有更多的心思再去攀升?考研,是件奢侈的行当,没有钱,先死心为好。
第二,没有正确的航标做指引,走的路越远,错的就越不可饶恕。
大学三年了,我学了很多,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英语、经济学、数学、管理学、哲学等等,所以我自豪地成为了综合素质“人才”。但犹为可悲的是,我被众多知识消磨的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棱角,我成了可怕的多面手,我怕我的初衷也会在选择考研的一刹那成为不可挽回的错误。当有人问我喜欢什么学科时,我回答“我什么都喜欢”,但当有人继续追问的时候,我开始变的沉默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我怕这样的心理左右了我的选择,所以至少对于考研来说,没有固定的兴趣永远都是一种可怕和危险的前期准备。考研,是个大项目,模糊没有成绩。
第三,学历证书的贬值一再证明:高学历≠高能力。
看了太多的报道,耳濡目染了太多的“高学历惨案”,当有人说研究生能干的活儿本科生也能应付的时候,我第一个得到的结论就是“考研等于烤红薯”。如果一个人不是死心塌地为了他梦寐以求的学术理想而艰苦承受的话,他无论如何都应该对考研嗤之以鼻,但现实是:考研者日益突起的三大初衷竟然是扬名、避风和时髦。天大的笑话都值得称赞,但唯一让人感到可怜的就是被讥笑,怀揣这三大“法宝”的弄潮儿却正是在明知而故犯着。我自觉自己还算清醒,所以我被考研队伍越丢越远了。考研,动机很关键,能力是实践来的,不是靠证书的烫金大字闪耀出来的。
最后,人的认知如果被理论惯性地教化,就会产生神经质般的呆板。
这不是某个名人的高论,而是个人的一时直觉,所以对于其科学性有待大方之家的批评考究。我不希望自己老是被束缚在校园的灌输殿堂里,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我一般不抱太大幻想,所以当我在本科阶段幸运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深造步伐嘎然而止了。我想深深地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你喜欢继续在乏味的课堂上充当傻子而被训来训去吗?你喜欢在功利的大学校园里将青春无故浪费于休闲吗?如果不,就请“悬崖勒马”,我从了,所以,我最终放弃了考研。